后现代语境下姜文电影文本研究-亚博im电竞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1日 05:48    编辑:fashion    来源:电影文学 亚博im电竞 » 品牌

[摘要]姜文导演的四部电影作品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这四部电影都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在他的电影中不会刻意强化政治历史背景,着重于人物的个人诉说的欲望,抛弃了主流意识的话语方式,在这种后现代语境下姜文电影文本有其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设计、人物角色和台词表现这三个方面,这种电影表达方式对今后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姜文;后现代主义;电影文本

一、姜文导演的电影概述

姜文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演员和导演,他主演的多部电影都曾在国际国内获过大奖,从20世纪90年代他转型成功开始了他的导演创作。他的导演作品只有四部,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但是这四部作品却都通过姜文独特的视角来反映了在特殊历史境遇下中国人的思想以及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体验。这些电影不同于当下这些主旋律或者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而是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风格,既承袭了现代主义电影的精神,秉承了现代主义风格电影的创作原则,但是又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反讽和怀疑。姜文开始导演创作的时期,正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思维逻辑和传统政治文化的碰撞和妥协就反映在了当时的艺术作品中,而这个时期也是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时期,新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思想以及中国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语境。姜文导演的电影就是在这样后现代语境下诞生的,在他的电影中不会刻意强化政治历史背景,着重于人物的个人诉说的欲望,而抛弃了主流意识的话语方式,在这种后现代语境下姜文电影文本有其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设计、人物角色和台词表现这三个方面。

二、后现代语境下姜文电影文本特色分析

(一)主题设计的后现代性

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电影主要是对国家、民族、革命这样主题的反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这一时期的导演擅长通过对宏大叙事的建构来表现国家、民族、英雄等主题内容。进入90年代之后,很多导演开始抛弃这种现代主义电影的表现方式,从对宏大叙事的描述转向了个体私语化述说,在姜文的电影中这种转变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导演的四部电影,尽管讲述的是不同的历史大背景之下的故事,但是姜文对这种历史背景并没有强化,而是通过一个个有象征意义的元素表现在影片中。姜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的是在“文革”期间几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年之间关于爱情友情和青春的故事,影片虽然讲述的是“文革”这个大的政治背景之下的故事,但是他却没有与其他讲述这个时代的电影一样过于渲染“文革”的残酷和凝重,而是把视角放在了这个背景之下的青春期少年的感情世界。但是他又不能完全脱离开这个背景,于是他选择用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来表现这个时代,比如主人公们身上流行的黄绿色军装,随处可见的毛主席雕像以及到处张贴的大字报,这些都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这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的故事。电影打破了传统记忆中充斥着暴力、残酷、混乱和仇恨的“文革”,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在这样背景之下的阳光少年的叛逆青春。

最能体现姜文电影主题的后现代性的就是他的第三部电影作品《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虽然也是讲述发生在中国1958年到1976年这段特殊历史阶段的故事,但是他却没有用现实主义手法按部就班的讲述故事,而是将电影分成了“疯”“恋”“枪”“梦”四个主题。这四个主题之间并没有极强的逻辑联系,他用了较多的时代元素和重复但有象征性的台词以及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去表现电影主题。电影仍然沿袭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题设计方式,没有通过宏大的叙事方式去强化当时的时代背景,而是用一个个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去表现这个时代,比如军挎包、鱼头鞋以及作为背景音乐的苏联歌曲。姜文并没有去讲述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运动,而是用他特有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这个时代下的另外一种生活,讲述了四个没有逻辑性的后现代主义故事。虽然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对这部电影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这部电影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却获得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好评。

(二)人物角色的后现代性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中,对人物角色的塑造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塑造英雄人物,从革命的英雄人物到生产生活中的先进形象,无一不在传递着“英雄主义情结”,但是从9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国从经济到文化的转型,中国进入了后现代语境中,对这种“英雄主义情结”开始产生质疑并反映在了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中。姜文在其电影中对人物角色设计的后现代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英雄主义情结与所处环境相悖

在姜文的每部电影中,都表现了主人公的英雄主义情结,但是这种英雄主义又与当时的环境是相悖的。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主人公马小军就是一个有强烈英雄主义情结的人,他受那个时代的思想对他的影响,所以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他的英雄主义表现。比如他去打群架却无所畏惧甚至觉得自己这样的行为是非常正确的,只有这样的勇敢行为才能算做一个真正的英雄。尤其在马小军青春期的爱情里也充满了这种情结,他为了追求米兰,不顾危险爬上了烟囱去扮演瓦西里,通过这种方式去表现他的英雄气概。为了能够得到米兰,他甚至砸碎了酒瓶去刺伤别人,他用他自己坚持的方式去证明他自己就是一个英雄。但是姜文并没有让马小军的这种英雄主义情结在影片中得到赞同和呼应,而是选择了一种对比的方式去衬托马小军英雄主义情结的失败,大家并没有理解和接受他,而是孤立了他,让他的这种英雄梦最终破灭。影片《鬼子来了》中生性怯懦的马大三在目睹日本人对自己村子的烧杀抢掠后决定要为乡亲们报仇,这也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尽管他勇敢地去与日本人抗争,但是在影片的片尾他却因触犯了法律被日本人杀害。姜文没有按照以往对这种抗日题材电影的英雄人物的表现方式,而是通过设置不利的环境和情节去否定了人物的这种英雄主义。而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老唐更是一个典型的沉醉在自己的英雄主义幻想中的人,他怀念他曾经有枪的那段时光,总是在幻想着生活中的枪声,并因为周围小孩们的崇拜而让他陷入这种英雄主义幻想中无法自拔。但是姜文并没有肯定这种英雄主义情结,相反在影片中让老唐的妻子出轨,彻底消解了老唐英雄主义的光环。与马小军和老唐的这种英雄主义幻想不同的是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张麻子这个角色,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带领兄弟们与恶霸贪官作各种各样的斗争,为鹅城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并实现了从土匪到英雄的转型。但他的结局却是孤独的,他喜爱的女人和忠实于他的兄弟们坐着火车去了上海,却将他一个人丢在了鹅城。影片用《送别》作为结束的背景音乐,并将兄弟们欢快离去与他的孤独做了一个巨大的对比,衬托了英雄张麻子孤独的结局。姜文导演的每部电影中都将这种英雄主义情结与所处环境的相悖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因为在姜文心中认为,需要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他用孤独和死亡去消解了英雄主义的神圣光环。

2.“傻子”和“疯子”的人物形象

后现代语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消解,傻子和疯子的形象就是对正常世界中的人的一种消解和反思。姜文导演的四部电影中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傻子或者疯子的形象,他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设计将他们疯癫的行为和荒诞的话语去对比正常世界中的人物思想,引起观众的反思。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傻子“古伦木”,经常在马小军和朋友们对他高喊“古伦木”之后大声回应“欧巴”,这两个词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印记,给本来灰色的“文革”时代带去了灿烂的阳光。在片尾马小军和朋友们都步入中年,当他们再次去喊“古伦巴”时,傻子却没有再回应那句“欧巴”,而是骂了他们。这样一句简单的改变却让大家意识到那个充满阳光和激情的青春时代已经成为了回忆。电影《鬼子来了》中的疯七爷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疯妈都是被别人认为的疯子,但是其实他们都只是因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超乎了正常人的思维逻辑。姜文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反思正常人的思维逻辑和生存规则,透过傻子和疯子的视角去审视正常人的世界,批判这种按照所谓正常人思维逻辑而进行控制的文化霸权。

(三)台词表现的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语言的后现代性,而电影作品中对语言后现代性的体现就在其台词的设计上。传统的中国电影中的台词大多是符合正常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但是姜文在电影中却运用了较多的调侃式的或者“无厘头”式的台词设计去挑战这种传统电影创作中的台词模式,具有较强的后现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无厘头”语言的大量运用。

“无厘头”起源于粤语,是指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毫无逻辑的组合串联或歪曲,以达到讽刺或者搞笑的目的。“无厘头”文化典型的代表就是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并被广大年轻人所接受。“无厘头”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各种各样违反语言规范的表达来对传统语言的反叛和颠覆,以它特有的思维逻辑来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讽刺。姜文在电影中就运用了较多的这种“无厘头”台词的表达方式。比如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张麻子有句台词“江湖本无路,因为有了腿,所以有了路”,这就话其实是仿照了鲁迅先生那句经典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是却做了幽默性的修改,表达了另外一种意思。再比如电影中还有黄四郎的一句台词“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就永远活着”。这句其实也是对另外一部经典现代诗《有的人》的戏仿,原诗的那句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姜文用这种调侃经典的方式去改编台词,让观众在欢笑中领会电影中另外一层深意。

其次,重复强调的台词模式。

姜文电影中的另外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台词特征就是重复强调的多次运用,比如在电影《让子弹飞》中七爷那句口头禅“我一手一个掐吧死俩,刨坑埋了”,《鬼子来了》中那句反复强调的“我出了村过了河,我过了河上了山,我上了山就进了城”,姜文通过这种重复幽默的台词去表现人物的特征和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三、结 语

在后现代语境下去解读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可以发现他从主题、人物和台词这些方面都表现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风格,虽然他只导演了四部电影作品,但是每一部作品都堪称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在时下主旋律电影仍然占主流的中国电影界,姜文走出了这种主旋律对电影风格的束缚,而去从艺术自由的角度去表现作品本身,对今后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莉.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让子弹飞》[j].安徽文学,2011(06).

[2] 王小平.文本的冒险:历史随便拼贴的迷宫——论姜文《太阳照常升起》的后现代叙事[j].当代文坛,2008(06).

[3] 韩琛.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j].艺术百家,2008(01).

[作者简介] 李君玲(1973—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文、教育管理。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